Thursday, February 17, 2011

楊偉中

楊偉中
為勞工打拚的知識份子

學經歷

  • 台大大學新聞社總編輯
  • 國會助理
  •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
  •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長
  • 全國產業總工會研發及宣傳主任
  • 台鐵工會公司化對策小組召集人

簡介

每天,他或是中午開著那輛十年車齡的二手國民車,送還未足歲的女兒去托嬰中心,載老婆去上班。或是一清早,拿本書、背個電腦包,搭乘捷運,開始他的 一天︰ 開會、找資料、準備勞工教育的課程,和夥伴們討論各種政治社會議題。深夜,他又開著那輛舊車,載著妻女,回到二十坪左右、堆滿書籍資料雜物的家。疲累的夫 妻倆,不是忙著安撫幼女,就是得處理雜亂的家務,面對一張張的帳單,以及白天永遠做不完的工作。每週四晚上,他還前往鄰縣的社區大學,和學生們討論「臺灣 民眾史」。
這就是社運工作者楊偉中的生活,就像你我一樣,他抱著懷裡的女兒時,總是希望她有個平安、幸福的未來。對他來說,社會運動的志業,既是為了眾生,更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家,守護下一代。
把時光倒退二十年,高中時的楊偉中,正值解嚴前後,既受到當時澎湃的民主和社會運動感染,也被台大對面書攤上半公開販賣的禁書︰馬克思、臺灣史、魯迅等所撼動。自此,他開始了近二十年的「運動生涯」。
從野百合、反白色恐怖、反六輕建廠、籌組全國產業總工會、爭取縮短工時、協助台汽/台鐵等員工爭取權益、反對高學費……,被捕、起訴,似乎是社會運 動必經的歷程,書籍、思想是他的渴求,筆與口,成了基本的生產工具。「太過理想性」,是他最常聽見的批評;「臺灣社會缺乏理想」,卻也是他不斷聽見的感 嘆。
身為工運工作者,看到不斷出現的失業者、貧困者自殺自殘的新聞,不只讓他難過,更有著深刻的無力感。這些處在社會最邊緣的弱勢者,不但社福團體的網絡沒能觸及,政府更無心救助。
為了扭轉無力感,更為了改變只見統獨激化、藍綠對立,忽視民生疾苦的台灣政治泥淖,今年,他決意調整人生的方向和實踐的路徑,接受第三社會黨推薦為 不分區候選人,投入這場選戰。他不相信「理想」無法改變臺灣越來越極端、越來越庸俗化的政治,更相信,只要改革的力量持續茁壯,有一天,不但國會的大門會 為平民而開,也會真正的為平民大眾服務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